眾律國際專利事務公告
提供與企業跨國法律事務協商、管理與爭議處理。全球專利商標布局、管理與維權。新創公司、投資併購與證券交易。商品及服務國際貿易合約安排。企業及民眾常用合約範本、各種民刑、行政訴訟的介紹。以供參考用之法規介紹,案例簡介、法庭觀察及法律小品文章與範例以供企業與網民參閱。本部落格的文章及其回覆,不代表本所的正式法律意見。如需進行各種商業交易的合法審查、各國商務契約的草擬談判、提起訴訟或應訊應訴、專利布局授權、商標布局授權,請諮詢您所委任的商務律師、訴訟律師、商標律師及專利師、專利代理人。如需本所正式法律意見、法律服務、專利服務、商標服務,請就近聯繫台北所02-27595585,新竹所03-6675569。E-mail:info@zoomlaw.net。本所詳細資訊請自行參閱:http://www.zoomlaw.net/files/11-1138-725.php 執行合夥律師 范國華博士敬啟

目前分類:美國專利 (6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眾律國際法律事務所 專利工程師暨法務專員林春宏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 分子生物學士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 資訊管理 碩士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法律博士

 

2012-12-11

 

 

Canadian Patent Law (Non-obviousness)

 

In addition to satisfying the requirements for Novelty, a patent application must also meet the criteria for non-obviousness (i.e. inventiveness or inventive step).

 

Section 28.3 of the Patent Act specifies the statutory requirements for non-obviousness:

 

28.3 The subject-matter defined by a claim in an application for a patent in Canada must be subject-matter that would not have been obvious on the claim date to a person skilled in the art or science to which it pertains, having regard to

(a) information disclosed more than one year before the filing date by the applicant, or by a person who obtained knowledg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from the applicant in such a manner that the information became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in Canada or elsewhere; and

(b) information disclosed before the claim date by a person not mentioned in paragraph (a) in such a manner that the information became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in Canada or elsewhere.

 

This section provides a grace period of one year that permits the inventor, or anyone who acquired knowledge from the inventor, to disclose the invention without rendering it non-obvious.

 

In Beloit Canada Ltd. v. Valmet Oy, Justice Hugessen explained the concept of non-obviousness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cept of anticipation:

“They are, of course, quite different; obviousness is an attack on a patent based on its lack of inventiveness. The attacker says, in effect, ‘Any fool could have done that’. Anticipation, or lack of novelty, on the other hand, in effect assumes that there has been an invention but asserts that it has been disclosed to the public prior to the application for the patent.”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while the judge used the term “any fool”, the proper standard for non-obviousness is “a person skilled in the art or science.”

 

In Apotex Inc. v. SanofiSynthelabo Canada Inc., [2008] 3 S.C.R. 265, the Supreme Court of Canada affirmed the four-step approach for determining non-obviousness.

 

The four steps are:

 

1. Identify the notional “person skilled in the art” and identify the relevant common general knowledge of that person;

2. Identify the inventive concept of the claim in question or if that cannot readily be done, construe it;

3. Identify what, if any,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matter cited as forming part of 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the inventive concept of the claim or the claim as construed;

4. Viewed without any knowledge of the alleged invention as claimed, do those differences constitute steps which would have been obvious to the person skilled in the art or do they require any degree of invention?

 

References:

Section 28.3 of the Canadian Patent Act (R.S.C., 1985, c. P-4)

http://laws-lois.justice.gc.ca/eng/acts/P-4/page-18.html?term=28.3#s-28.3

Beloit Canada Ltd. v. Valmet Oy

http://www.jurisdiction.com/beloit.htm

Apotex Inc. v. SanofiSynthelabo Canada Inc., [2008] 3 S.C.R. 265

http://www.canlii.org/en/ca/scc/doc/2008/2008scc61/2008scc61.html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眾律國際法律事務所 專利工程師暨法務專員林春宏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 分子生物學士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 資訊管理 碩士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法律博士

2012-12-10

 

Canadian Patent Law (Novelty)

 

According to the Canadian Constitutio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has exclusive jurisdiction over granting of patents. The Canadian Patent Act, enacted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sets the criteria for patentability, including requirements such as novelty, non-obviousness and utility.

 

The statutory requirements for novelty are codified under section 28.2 of the Canadian Patent Act (R.S.C., 1985, c. P-4). The Act specifies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1) The subject matter defined by a claim in an application for a patent in Canada (the “pending application”) must not have been disclosed

(a) more than one year before the filing date by the applicant, or by a person who obtained knowledg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from the applicant, in such a manner that the subject-matter became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in Canada or elsewhere;

(b) before the claim date by a person not mentioned in paragraph (a) in such a manner that the subject-matter became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in Canada or elsewhere;

(c) in an application for a patent that is filed in Canada by a person other than the applicant, and has a filing date that is before the claim date;

….

Therefore, section 28.2 bars patent applications if the applicant, or someone who acquired their knowledge from the applicant, made the invention public more than a year before filing their patent applications. Section 28.2 also blocks patent applications if anyone else made the invention public prior to the filing of patent applications by the applicant, or if a patent application concerning the invention has already been filed by someone else earlier.

 

 

Reference:

Section 28.2 of the Canadian Patent Act (R.S.C., 1985, c. P-4)

http://laws-lois.justice.gc.ca/eng/acts/P-4/page-17.html?term=public#s-28.2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 (PPH) enables an applicant, whose claims are determined to be patentable in the Office of First Filing, to request that the Office of Second Filing (OSF) expedite the examin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patent application filed in the OSF, while utilizing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Office of First Filing.

 

The 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 (PPH) Pilot Program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USPTO) and Taiw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TIPO) started on September 1, 2011.  Applicants who first filed their patent applications with the USPTO and later filed their corresponding applications with TIPO may submit a request to TIPO for accelerated examination if the USPTO determined that at least one of the claims can be patented.

 

The 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 (PPH) Pilot Program requires the applicants whose patent claims have been allowed by the USPTO to retain the same scope of claims or amend their scope of claims with TIPO to be narrower in scope. This condition will enable faster and more efficient examination. 

 

For those inventors who have filed their patent applications with the USPTO and who are interested in faster examination of their patent applications by the Taiw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TIPO), the 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 Pilot Program is a desirable choice. 

 

References:

 

http://www.tipo.gov.tw/ch/pph/twuspph.aspx?path=4097

http://www.tipo.gov.tw/en/ArtHtml_Show.aspx?ID=1470084d-4abc-4e11-a34e-b81a467b30f6&path=2531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發明法案(America Invents Act)制定了新的多方復審程序(Inter Partes Review,簡稱IPR)來取代之前的多方再審查程序(Inter Partes Reexamination),並於2012年9月16日起生效,適用於生效日(含)之後所核准之專利申請案。

 

一、可提出請求的時間

請求人需於專利申請案或再發證專利申請發證後9個月,且發證後復審的程序(Post Grant Review)終止後才可提出多方復審請求。且若已先提出專利無效之民事訴訟將無法啟動IPR的程序。

 

二、費用

20個請求項已內:$27,200,每超過10項增加$6,800,超過60項之後,每10項增加$27,200

 

二、請求的理由

在請求書中說明被挑戰的請求項(challenged claim)專利無效的理由,該論點需建立在違反美國專利法第102條及第103條關於新穎性和顯而易見性的規定,且提出之證據需為專利文件或出版印刷物。

 

三、審核

專利權人可對多方復審程序請求做第一次的回覆,以說服審查委員不要核准復審程序,而核准復審程序的門檻為:請求人可以於此專利無效之程序中,戰勝至少一個被挑戰請求項,此標準比舊制下的多方再審查程序所要求的實質專利性問題要高的多,專利審理及訴願委員會(Patent Trial and Appeal Board)將針對請求人提出的理由和證據以及專利權人的初步回覆做出是否啟動核准後復審的程序的決定該決定最遲須於收到初步回覆的3個月內發下若未收到初步回覆則以可做出回覆的到期日算起且決定發下後不得對其提出訴願。

 

四、啟動多方復審程序

專利權人可修正請求項但不得擴大範圍或導入新事項(NEW MATTER)專利審理及訴願委員會必須於審查開始後一年內做出復審的決定最多可延期6個月。

 

若專利權人與請求人取得和解則復審程序即終止。

 

 

參考資料:

http://www.ipr.gov.cn/guojiiprarticle/guojiipr/guobiehj/gbhjnews/201211/1707653_1.html

http://www.gpo.gov/fdsys/pkg/FR-2012-08-14/pdf/2012-17906.pdf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發明法案(America Invents Act)對於專利申請案的復審程序制定一項新的發證後復審的程序(Post Grant Review,以下簡稱PGR),適用於符合先申請原則(first-to-file)提申且於2012年3月16日後發證的申請案。

 

一、可提出請求的時間與費用

專利申請案或再發證專利申請案獲證後9個月內向美國專利局提出發證後之復審請求官方規費為$35,800。

若已先提出專利無效之民事訴訟則無法啟動PGR的程序。

 

二、請求的理由

提出復審請求時必須說明該專利申請案不予專利性的理由:違反專利法35 U.S.C. 282(b)(2)或(3)中所提到的發明具專利性的要件新穎性非顯而易見性等(最佳實施例(best mode)除外),且提供證據(如:專利或公開文件)以支持該申請案的ㄧ或多個請求項不具專利性的論點。

 

三、審核

專利權人可於PGR請求提出後的3個月內做出初步的回覆(Preliminary Response)專利審理及訴願委員會(Patent Trial and Appeal Board)將針對請求人(Petitioner)提出的理由和證據以及專利權人的初步回覆做出是否啟動核准後復審的程序的決定該決定最遲須於收到初步回覆的3個月內發下若未收到初步回覆則以可做出回覆的到期日算起且決定發下後不得對其提出訴願。

 

四、啟動復審程序

當專利審理及訴願委員會決定啟動復審程序後必須於審查開始後一年內做出復審的決定最多可延期6個月。

 

專利權人於復審期間內可再做出一次答辯修正限制如下:

1.刪除被挑戰的請求項(challenged claim)

2.對被挑戰的請求項提出合理之替代請求項

3.不可以擴大請求項的範圍或加入新事項(new matter)

 

專利權人可以選擇與請求人和解若和解成功則復審程序即終止。

 

參考資料:

http://usptopost-grant.com/

35 U.S.C. § 326 Conduct of post-grant review, regulations

35 U.S.C. § 282(b) Presumption of validity; defenses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專利申請案因應最終核駁通知之方式有答辯、提RCE、提出延續申請案(CIP案、CA案)或訴願相關程序(Appeal、Pre-Appeal Brief Conference)等,本文針對答辯、提RCE及訴願(Appeal)之程序簡介如下:

 

1.答辯

對於最終核駁通知書(Final Office Action),申請人可以提交答辯,(例如:刪除被核駁的請求項或形式之修正) ,但不允許修改專利範圍,若審委不接受答辯,即會發下Advisory Action(建議性意見),答辯期限為最終核駁通知書發文起或Advisory Action發文日,兩者取其晚起三個月,最晚不得超過最終核駁通知書發文日起6個月。

 

2. RCE (Request for Continued Examination)

RCE即是申請人在收到最終核駁通知書之後,請求原來的審查委員繼續審查該申請案,使得案件之審查狀態不因此而終止,提出RCE的期限為最終核駁通知發文日起3個月,最長可延期至六個月。

然而,提RCE之潛在問題是,由於申請案仍被原來的審委審查,往往會重複相同的核駁理由,新的論點較難被接受。

 

3. 訴願 (Appeal)

當審查委員發出最終核駁通知,申請人可在規定期限內對專利訴願暨衝突委員會(Board of Patent Appeals and Interferences)提出訴願請求並繳交規費。審查小組是由具備審查委員經歷的三位法官所組成,訴願請求必須在申請案仍在審查狀態時提出,換句話說,必須在答辯期限內提交(核駁通知發文日起三個月內,可延期至6個月)。

 

申請人提出Notice of Appeal的文件之後,需於兩個月內提交符合專利局要求

之訴願理由書(Appeal Brief)及規費,繳交延期費後,期限可往後延五個月。

訴願理由書必須(1)說明提出的問題(2)提出各項問題的論點,審委必須對訴願理由書中所提到的論點或問題做出回覆。

對於審委的回覆(Examiner’s Answer),上訴人有權提交一份答辯概要(Reply Brief),做為最後一次的陳述。此外,若需要更完整的報告,上訴人可請求開口頭聽證會(Oral Hearing)。

 

委員會考慮書面和口頭論點後,將發下書面的判決,該判決必須包括充分的法律事實和具體的結論,結果可能是肯定審委的拒絕理由,或是撤回核駁通知,要求審委對申請案做進一步的審查。

 

 

參考資料: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pac/mpep/s714.html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pac/mpep/s1204.html

http://www.uspto.gov/patents/law/aipa/rcefaq.jsp

美國專利局網站: “Final Office Action Practice ” by Kris Lynch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發明法案(America Invents Act, 簡稱AIA)訂定了對於核准前第三人呈報先前技術(Third Party Prior-Art Submissions)的規定,要點如下所示:

 

適用案件:2012年9月16日起及以後之專利申請案

 

提交期限:申請案第一次核駁通知發下前,或申請案早期公開後6個月內,兩者取其晚,且任何於核准通知發下後所提交的先前技術,將不會被美國專利局考慮。

 

提交方式:先前技術可以匿名及電子方式提交

 

提交文件包括:

1.提交項目的清單

2.簡潔描述列出各個項目的相關性

3.若為非專利文獻,需提供其清晰副本

4.英文翻譯文本

5.一份聲明書,表示提交之文件符合法例規定

6.若首次提交少於三個文件費用為0,否則每10份文件需繳納180元

 

提交文件將進行審查,如果不符合要求,該文件將不會進入申請案之程序,第三方不需要提供申請人提交文件的副本。審核通過後,審委將考慮第三方提交之先前技術,作為下一次核駁通知之準備,而被審委考慮過的提交文件將被列入已發證專利的紀錄檔案中。

 

注意事項:

 

1.提交文件內容最好包含重點且相關的先前技術,審委可能會不考慮非相關或大量的先前技術文件。因此,與提交IDS的做法不同的地方,提交文件之前,需先對提交文件內容之相關性作出判斷,然後才提交。

 

2.簡潔描述列出各個項目的相關性多餘的附加說明不僅會浪費時間和成本,且可能會被審委忽略。

 

 

3.與其提交新的資訊第三方可重新提交已存在於檔案紀錄中的先前技術,針對審委可能沒有考慮到的觀點,或是指出未於核駁理由或答辯回覆討論的部分做出附加解釋。

 

 

 

參考資料: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pac/mpep/s1134.html

http://www.uspto.gov/news/pr/2012/12-60.jsp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專利局會依照官方延誤申請程序的時間,適當調整專利期限調整(Patent Term Adjustment,簡稱PTA),如下列所示:

 

A delay:專利局未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發下通知函

例如: 提出申請後14個月內未發出第一次核駁通知,在答辯後的四個月內未發出核駁通知或核准通知,在領證費繳交四個月後未發證

B delay:申請日起三年內未獲核准

C delay:申請案發生干涉程序、訴願程序或涉及保密命令(secrecy order)

 

以上因官方延遲可增加計算專利權天數,而因申請人本身造成的延遲(例如答辯延期),則與上述增加之天數作抵銷,總合後為PTA之天數

 

在2012年8月16日,美國政府聯邦公告美國專利局公佈專利期限調整(PTA)的最終規定計算方式,將適用於專利申請案在2012年9月17日或之後提交的上訴通知書(Notice of Appeal)和專利申請案在2012年9月17號或之後發下的核准通知。

 

在上訴程序涉及計算PTA修訂如下:

若B delay發生提RCE、干涉程序、保密命令、由專利復審委員會(Board of Patent Appeals and Interferences)進行的上訴審查,舊法不會給予PTA延遲天數,若申請人上訴成功,而因B delay而排除的天數,可於C delay中增加,若申請人上訴失敗,並不會增加PTA天數。

 

然而,當申請人提出訴願是為了延長申請案審查時程,使審委考慮最終答辯,或是提出訴願理由書後,審委重啟審查程序,此種訴願程序情況下,不會由專利復審委員會發下任何決定,而此期間也不會納入C Delay計算,因此申請人可能無法在訴願提出後獲得PTA的補償天數。

 

而新的法規重新定義了訴願程序後的PTA計算方式,亦即上訴期間造成專利權延遲,當管轄權轉移至專利復審委員會後,直至發下決定這段期間,仍可將其納入C delay之計算,填補了之前B delay與C delay之間的缺口。

 

 

參考資料:

http://www.gpo.gov/fdsys/pkg/FR-2012-08-16/pdf/2012-20238.pdf

http://www.uspto.gov/patents/process/search/public_pair/guidance/pta_calc_explanation.jsp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依據美國專利法第181條規定,關於在美國所完成之發明,申請人向美國提出專利申請後的六個月內,除非取得美國專利局發下的外國提申許可(Foreign Filing License),任何人不得在外國提出專利申請。若違反此條之規定,美國專利局將不授予專利權或是撤銷已獲證的專利權。

 

取得外國提申取可之方式:

1.申請人向美國專利局提出申請後,專利局會發下提申收據(Filing Receipt),當中若有標示“Foreign Filing License Granted”即表示取得許可,申請人可向外國提出專利申請。

2.若提申收據上未標示“Foreign Filing License Granted”申請人需於提申日後6個月後且未收到保密審查通知(indication of a secrecy),才可以向外國提出專利申請。

 

請求加速取得外國提申許可:

針對以下4點情形,申請人可以向美國專利局提出請求(Petition for Expedited Foreign Filing License)及繳交規費$200,要求官方加速發下許可:

1.外國提申許可尚未核准

2.提申收據尚未發下

3.無對應美國申請案

4.先前已取得許可,但欲加入新的內容,需要新的許可

 

罰則:

美國專利法第186條規定「任何人在依第 181 條規定被命令應保持秘密之發明,且應扣留專利權核發之期間內,知悉有該命令而且未經授權即擅自發表或揭露其發明,且授權或致使該發明或主要內容遭發表或揭露者;或故意違犯第184 條規定內容,就美國所完成之任何發明擅自提出或致使其被授權向外國申請發明專利、新型、新式樣或模型之登記者,應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科,或併科一萬元以下罰金。」

 

 

參考資料: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pac/mpep/s140.html

http://www.uspto.gov/faq/faqs_lr.jsp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發明法案(America Invents Act, 簡稱AIA)制定一項新的程序稱為補充審查(Supplemental Examination)目的是為了提供專利權人預防無法行使專利權的措施以及減少不正行為(inequitable conduct)之訴案件量提出補充審查的申請後美國專利局將考慮重新考慮或是更正與專利權有關聯的資料經審查後專利局若同意提交之資料有產生實質的專利性問題需要解決即會啟動單方再審查程序(ex parte reexamination)反之此案將結案不會再審查此項程序生效日為2012916而在生效日之前核准的專利案也可申請補充審查

 

規定要點如下

 

申請人資格只有專利所有權人可提出補充審查請求

 

申請時間專利權可行使的期間內皆可提出申請最遲可至專利到期日後六年內

 

規費

(1)基本費用: $21,260(補充審查請求$5,140以及單方再審查程序$16,120之規費需一起繳交)

(2)資訊文件超頁費:第21-50$17051頁起以上:50$280

 

請求內容

專利權人資訊、規費、專利副本

資訊清單、資訊副本與摘要(若文件超過50頁)

所有領證後程序之清單

確認請求補充審查的每一請求項內容

對於各項資訊內容提供詳細的解釋說明如何應用至各個問題以及其關聯性

單次補充審查請求可以提交12項的資訊(Items of information)不限於專利或是出版公開文件規定需以書面方式呈交因此錄音檔或是影像檔必須書寫成文字記錄提交若資訊文件超過50須另附摘要

 

審查

提出請求後3個月專利局會決定是否存在新的實質影響專利的問題

專利權人必須持續告知專利局是否有之前或同時發生的領證後程序

為加速審查程序進行中不允許面詢與修正

 

補充審查程序結束之前專利局有權暫止專利權人提出Petition的權利

補充審查程序完成後會傳送補充審查證書告知審查結果是否有新的實質性的問題若有則會進入再審查程序若沒有則會退還再審查之規費

 

 

參考資料:

http://www.gpo.gov/fdsys/pkg/FR-2012-01-25/pdf/2012-1480.pdf

http://www.uspto.gov/patents/process/file/efs/guidance/QSG_Supplemental_Exam.pdf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發明法案(America Invents Act, 簡稱AIA),公佈優先審查程序(Prioritized Examination)之規定,提供申請人請求加速審查的機會,相較於其他加速審查請求程序,優先審查程序較簡單,不需要初步檢索(Pre-examination Search Statement)或加速審查支持文件(Accelerated Examination Support Document),且特別請求加速審查只適用於特殊案件,而優先審查則適用於大多數之新案,簡介如下:

生效日: 2011年9月26日

適用申請案2011年9月26日後提申的原始發明以及植物專利申請案(含提申日     為2011年9月26日後之延續案及分割案),PCT進入美國階段之申請案

名額限制:目前為10,000件,未來會依評估增減名額

審查時間:目標於12個月內,發下審查結果(包括最終核駁通知、核准通知、申請人放棄、提出訴願或RCE等)

申請方式:提交請求書PTO/SB/424及繳納規費(大個體-$4800;小個體-$2400)

限制:

  1. 發明專利需以電子送件,表格可後補,期限與申請日同一天

植物專利需以紙本送件

  1. 申請文件需備齊並符合規定,請求才會被核准
  2. 不得超過4個獨立項,30個請求項,無多樣附屬項
  3. 可請求早期不公開,但仍需先繳交公開費$300,之後若未公開可以申請退費
  4. 可提主動修正,但請求項不得超過規定之項數
  5. 答辯不可延期,一旦提延期,優先審查機制終止

美國專利局提供優先審查案件結果之統計數據如下:

 

年度

審查中

核准

撤回

總數

2012

529

4239

268

5036

2011

3

327

25

855

 

參考資料:

http://www.uspto.gov/patents/init_events/track1-aia.pdf

http://www.uspto.gov/patents/init_events/track-1-quickstart-guide.pdf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專利權人發現專利證書有錯誤需修正時,可向專利局提出更正請求,更正完成後,美國專利局會發下更正證書(Certificate of Correction) ,並予以公告。

可分為下述三種情形:

 

1. 專利局之錯誤

因專利局而造成證書有誤(例如拼字錯誤或是漏列請求項),且其錯誤清楚公開在專利局紀錄中,則局長可以發予更正證書(無須繳納規費),並在更正證書中說明該錯誤的事實,加蓋印章後,記載於該專利紀錄中,此份更正的證明書具有專利證書之法律效力。

 

2. 申請人之錯誤

因申請人而造成證書有誤繕、印刷或輕微的錯誤,且證實此種錯誤非惡意造成,局長可以發予更正證書(申請人需繳納規費),而且該更正項目不會造成新事項(new matter) ,或是需要進一步的再審查程序,此種更正的證明書具有專利證書之法律效力。

 

3. 更正發明人之錯誤

非發明人被誤列於證書中或是漏列發明人的錯誤,而該錯誤無詐欺之意圖,局長可根據受讓人及發明人的申請,經查證屬實後,核發更正證書。

此類誤列發明人或是漏列發明人之錯誤,可依此途徑更正者,該專利不因此誤而無效,審理此類案件之法院,經通知當事人且完成審訊後,可要求專利局核發更正之證書。

需要之文件:

(1)   被刪除或增加之發明人簽署的聲明書,表示知悉此錯誤並且陳述該錯誤無詐欺的意圖,

(2)   提交更正證書的請求書

(3)   繳納規費$130

(4)   所有受讓人的同意書

 

參考資料: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pac/mpep/s1480.html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pac/mpep/s1481.html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目的

此計畫是在申請人提出訴願理由書(Appeal Brief)前,向專利局請求訴願先行會議(Pre-Appeal Brief Conference),官方組成的審查小組會對該申請案的核駁理由進行審核,若結論為申請案不需繼續進行訴願程序,即可替申請人節省準備訴願理由書的時間與費用,也避免訴願程序的浪費。

 

二、時機

當申請案收到第二次核駁通知以後,或最終核駁通知(Final Office Action)時,申請人可向專利局提訴願(Notice of Appeal)時,一併提交請求訴願先行會議請求(Pre-Appeal Brief Conference),期限為三個月,最多可延期至六個月。

 

三、申請文件

1. 提出請求書(Pre-Appeal Brief Request for Review),並陳述不適當之核駁理由

2. 不需規費,但由於需一併和Notice of Appeal提出,故需繳交appeal的規費

3. 申請人不能對說明書或專利範圍提出修正

 

四、如何進行

訴願先行會議是由數位審查委員所組成(該申請案的審查委員也是成員之一),對(1)核駁理由是否為不適當,例如事實認定或法律錯誤(2)核駁理由不夠完整,進行審查,並需於 45天內做出審查決定(Panel Decision),申請人可於提出

Notice of Appeal之後的2個月內,或是Panel Decision發下後的一個月內提交訴願理由書,以較晚的期限為主。

 

五、決定(Panel Decision)的種類

1.申請案應進入訴願程序

2.重起爭議程序

3.決定核准

4.該請求不符規定,不予受理

 

六、會造成訴願先行會議程序終止的程序:

(1) 訴願理由書

(2) 請求繼續審查 例如:RCE或提延續案

(3) 提修正

(4) 宣誓書或其他證據

(5) 提放棄

(6) 干涉程序(Interference)

 

 

參考資料:

http://www.uspto.gov/faq/pre_appealbrief_conf_pilot.jsp#heading-3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com/sol/og/2005/week28/patbref.htm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Ex parte Quayle Action

當申請案實體審查結束後,審委認為請求項已符合專利性,惟說明書尚有形式問題需修正,會發下Ex parte Quayle Action,屬於形式核駁通知,答辯期限為發文日起兩個月,提出修正後,官方將發下核准通知。

 

二、核准通知函(Notice of Allowability)

當申請案達到核准條件時,審委應即刻發下核准通知函予申請人,其內容包括核准的請求項,核准的理由以及先前審查面詢的紀錄。

 

三、領證通知(Notice of Allowance)

領證通知會載明領證費、公開費金額,專利期限調整天數,其繳費期限為發文日起三個月,且不可展延,逾期未繳納者視為放棄,之後需提出請求(37 CFR 1.137提Petition規定) ,說明逾期的原因,補繳領證費,期限為一個月。

 

四、專利期限調整(Patent Term Adjustment,簡稱PTA)

美國專利局會依照官方延誤申請程序的時間,適當調整專利期限,如下列所示:

 

A delay:專利局未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發下通知函

例如: 提出申請後14個月內未發出第一次核駁通知,在答辯後的四個月內未發出核駁通知或核准通知,在領證費繳交四個月後未發證

B delay:申請日起三年內未獲核准

C delay:申請案發生干涉程序、訴願程序或涉及保密命令(secrecy order)

 

以上因官方延遲可增加計算專利權天數,而因申請人本身造成的延遲(例如答辯延期),則與上述增加之天數作抵銷,總合後為PTA之天數

 

五、審委修正(Examiner’s Amendment)

核准通知會檢附審查委員對說明書的修正內容,將於發證時做出修正,範圍包括一般之形式修正或是審委與申請人先前共同同意修正的內容,要特別留意的是,美國專利局並不會主動對圖式進行修正,申請人需依照審委要求修正圖式,並於繳交領證費時一併提交之。

 

 

六、核准後修正

申請人可於繳交領證費之前提出核准後修正,而修正內容需經過審查委員審核同意後,才會被專利局接受,提修正時需向審委說明:

1.為何需要修正

2.為何修正之內容或新增之請求項不需要額外檢索或審查

3.為何該請求項可被核准

4.為何先前不提出修正

 

七、發證通知( Issue Notification)

發證通知記載專利號與發證日期,申請人大約會在證書發下前兩周收到。

 

八、撤回核准

(一) 核准通知發下後,繳領證費之前

1.專利局主動撤回核准

撤回後,若專利局決定再次核准申請案時,將發下新的核准通知。

2.申請人提出請求(Petition)撤回核准:

繳交費用,提出充分的理由說明為何需要撤回核准

 

(二) 一旦領證費已繳交,專利局將不會主動撤回核准,除非發現:

1. 美國專利局的錯誤

2. 不正或是不法行為

3. 一或多個請求項不具專利性

4. 干涉程序

若符合以下之理由,申請人可提請求撤回核准:

1. 明確陳述一或多個請求項不具專利性

2. 提出RCE

3. 表示放棄申請案

請求撤回核准需取得官方之核准才會生效,而申請人需了解在繳交領證費後的撤回核准並不一定可以有效避免申請案資訊的公開。

 

 

參考資料: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pac/mpep/s711.html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pac/mpep/s1303.html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發明法案(America Invents Act, 簡稱AIA)於2011916日宣布修法2012916日正式生效適用於當日起新申請的美國專利申請案母案於2012916日前提申的延續案分割案及PCT國際申請案

本文將提出發明人宣誓書修法之要點

 

1.根據37 CFR 1.63,新的宣誓書內容不再列出發明人之國籍資訊及不需聲明其為申請案之發明的優先發明人

 

2.受讓人雖然不是發明人,也可作為申請人提出美國專利申請(受讓人的定義為經發明人已讓渡發明予其人或一發明人有義務讓渡發明予其人或是利害關係人)

 

3. 2012916日起,PCT案進入美國國家階段的申請人可以是受讓人或利害關係人,可透過提交申請資料表(Application Data Sheet, ADS),申請變更PCT申請案的發明人。 

 

4.當受讓人提出申請程序時仍須提交每一位發明人簽署的宣誓書新的宣誓書(PTO/AIA/01)中聲明(1)此申請案之申請人為簽署宣誓書之發明人或是有權讓渡發明之發明人(2)簽署宣誓書的人相信其為申請案之原發明人或是原共同之發明人

 

5.替代聲明(Substitute Statement)

在下述情況下, 申請人可提交一份替代宣誓書的聲明

1.發明人已過世

2.發明人已無法律上之行為能力

3.經努力聯繫仍未能找到發明人

4.發明人拒絕簽署宣誓書

申請人在詳閱此替代聲明之內容知曉可適用之情況,並了解若提供不實之簽名需面對之刑責或罰款,另外需說明無法取得宣誓書的理由,可代為發明人簽署替代聲明

 

6.宣誓書可等到申請案在核准狀態(Notice of Allowability)時提交待宣誓書或替代聲明繳交後官方才會發下核准通知書(Notice of Allowance)

 

 

參考資料:

http://www.uspto.gov/forms/aia0001.pdf

http://www.uspto.gov/forms/sb0001a.pdf

http://www.uspto.gov/patents/law/comments/oath/index.jsp

http://www.uspto.gov/forms/aia_forms.jsp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向美國專利局提交申請文件,經程序審核無誤後即可取得申請日號。

A. 臨時案(provisional application)

1. 發明人姓名及住址

2. 說明書 (若非英文,需後補英譯)

 

B. 正式案(non-provisional application)

1. 發明名稱

2. 發明人姓名、地址、國籍

3. 說明書 (若非英文,需後補英譯)及摘要、圖式

4. 發明人宣誓書 (Declaration)

5. 若有委任代理人則需提交委任狀 (Power of Attorney)

6. 若專利申請權為公司所有則需提交讓渡書 (Assignment)

7. 主張之優先權文件

 

二、早期公開

取得申請日號後的18個月,官方將發下通知公開日號。

 

三、進入實體審查

A. 限制性選擇(Restriction Action)

審查委員將檢視申請案是否超過一個獨立發明項,若包括2個以上,將發下限制性選擇(Restriction Action),要求申請人選擇其一進行審查。

 

B. 核駁通知(Non-final Office Action)

經審查後,審委將發下核駁通知,要求申請人於期限內提出答辯及修正,待最終核駁(Final Office Action)發下後有三種情形說明如下:

1. 回覆答辯

2. 提出RCE請求繼續審查或延續案申請

3. 提起訴願(Appeal)

 

四、核准

審委同意答辯內容後,將發下核准通知,申請人須於期限內繳交領證費用辦理領證,若未繳費則不予發證。

 

五、專利維持年費 (Maintenance Fee)

待證書發下後,依照公告日起3.5年,7.5年以及11.5年分三次繳納維持費。

 

  

參考資料:

 http://www.ttc.ntust.edu.tw/files/11-1024-30.php

http://www.uspto.gov/patents/process/index.jsp

http://www.inventorbasics.com/Patent%20Process.htm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專利法規定申請專利需揭露習知技術以及具有重要關聯性之資訊予美國專利局,協助審查委員審核申請案之專利性,為了滿足充分揭露的義務,申請人所申請或再發證的專利在審查過程中所提交的資訊揭露聲明(information disclosure statement,以下簡稱IDS) 的簡介如下:

 

一、誰負有揭露之義務

實際並充分參與專利申請案的相關人員在專利審查過程至發證前,須向美國專利局揭露具有實質重要性的資訊,所指之人包括發明人、準備申請案或參與案件程序之律師或代理人或是其他實質參與案件程序之人(例如:專利工程師)。

 

二、資訊揭露聲明書之內容

需列出所有專利,公開本,申請案或其他資訊予美國專利局,規定如下

1. 申請號以及IDS標題

2. 各外國專利、公開本、未公開的美國申請案,或其他非專利文獻等清晰的副

   本

3. 提供英摘並說明IDS資料與申請案之相關性

4. 非英文的文件需附上英文翻譯

5. 美國案之發明人或申請人名稱、專利號或專利公開號、公告日或公開日

6. 外國專利案件需列國家或專利局、文件號碼、公開日等

7. 公開之文獻資料應列出日期、相關頁面、作者、名稱、公開者以及公開地點

 

三、提交IDS的時間

1. 申請人提交的IDS若在下列時間點提交將會被審委考慮並不需繳納規費:

(1) 申請案之申請日起三個月內或第一次核駁通知發下之前

(2) PCT國際申請案進入國家階段三個月內

(3) 在實體審查後所發下的第一次核駁通知之前,或是提出延續案後的第一次核駁通知之前

(4) 若IDS在上述(1)(2)(3)時間點之後,但在最終審定書或核准通知發下之前提交,且呈送之IDS資料符合以下條件:

a.為其對應國外申請案的審定書第一次被引證,並且在審定書發下的三個月內提交

b.尚未在其對應國外申請案中的審定書被引證,並且在知悉後三個月內提交

 

2. 若申請人未於上述時間點提交IDS,資料仍會被審委考慮但須繳交規費,附帶之說明如下:

(1) 在最終審定書或核准通知發下之前提交

(2) 核准通知發下後,繳交領證費之前

a.呈送之IDS資料為其對應國外申請案的審定書第一次被引證,並且在審定書發下的三個月內提交

b.呈送之IDS資料尚未在其對應國外申請案中的審定書被引證,並且在知悉後三個月內提交

如果申請人已繳交領證費仍想提交IDS,則需另提RCE或是延續案,該IDS資料才會被審委考慮

 

 

參考資料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pac/mpep/s609.html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專利制度施行已久,已約莫有數百年的歷史,因此不論是在美國專利法或是其審查基準(MPEP)具有較為詳盡的規定以及複雜之態樣,美國延續案(continuing application)亦是如此。對於台灣人而言,若是向美國申請專利時,較常會遇到之態樣可能是請求分割(divisional application)或是請求延續審查(requests for continued examination),然而,在美國專利系統如此龐大的架構之下,應當對於各種延續案有一定之瞭解,在專利申請上才能有較多的對應策略手段。是故,本文遂針對美國延續案的態樣做初步之介紹。

首先,延續案之定義是甚麼呢?美國專利法並無條文特別規定,亦無明確定義出延續案之用語。然而在專利法施行細則中,則以「continuing application」一詞指出延續案之三種態樣,分別是:1.continuation application」,簡稱CA2.continuation-in-part application」,簡稱CIP3.divisional application」,簡稱DA

此外,依照實務界人士更將RCE案和重新領證案(Reissue)列為延續案之另外兩種態樣。

為方便論述上的一致性,本文將統一將「continuing application」稱為「延續案」;「continuation application」稱為「連續案」或「CA案」;「divisional application」稱為「分割案」或「DA案」;「requests for continued examination」稱為「請求延續審查案」或「RCE案」;「continuation-in-part application」稱為「部分連續案」或「CIP案」;「reissue」稱為「重新領證案」。

 

1.連續案(Continuation Application, CA)

CA案是在原申請案(母案)放棄或獲權前所提出的另外一件申請案,CA案與母案所揭示之內容相同,只有請求項(claim)不同。因此,不會有新技術的引進問題。

換言之,一件美國專利申請案,在母案放棄或獲權前,可以提出一件CA案,並且主張新的請求項。換言之,或許美國申請案中記載了多項技術並且多項技術未被主張在請求項之中,而申請人在母案申請流程之中得以提出CA案,其好處在於有效申請日可以受惠於原申請案的申請日。何謂有效申請日(effective filing date)?其指當後申請案主張其他美國國內之先申請案為優先權基礎案時,後申請案得以主張該最先之申請案的申請日為其審查專利要件之判斷基準日。

另外,CA案的應用亦可以在母案在審查程序中,有部分的請求項將要或已經獲准,因此先將尚待確認的請求項另申請CA案而繼續審查,母案則優先就可獲准的請求項取得專利權。

 

2.部分連續案(Continuation Application, CA)

專利申請案進入審查後,原則上申請人便無法增加說明書所述之內容,若發明人又有了新進展,在這種情況下申請人可以提出CIP來增加發明新進展的部分,所以在CIP案中,其說明書內容會有一部分與母案相同,當然也會新增一些事物(new matter)。其中,CIP之優點是其與母案相同的部分可以擁有母案的申請日,但對於新事物的申請日還是要回歸CIP所提出之日期。

 

3.分割案(Divisional Application, DA)

分割案是以母案為基礎的一種繼續申請案,其係從審查中的母案中所分離出來,當專利申請案被審查委員認定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發明,且是獨立的又不同的發明時,審查委員將會發出限制性請求(Requirement for Restriction),要求申請人限制或選擇其中一個發明進行審查,而申請人則可依據35U.S.C.121針對未為選擇的發明申請分割案。

 

在繼續介紹其他延續案之樣態之前,本文將先針對前述的三種延續案做一概括的說明。首先就文義上解讀,CA案或許和DA案相當類似,兩者都是將與說明書中之技術自母案分別獨立出來,然而,其最大的不同點應在於,DA案的產生是基於母案中的請求項有兩個以上的發明,所以造成一發明申請案中有兩個以上的發明,而發明人又同時想要申請兩個發明之專利時,所產生避免違法專利法的方式;反觀CA案並非是基於請求項有兩種以上的發明所產生之情況,而是往往基於專利申請策略需要,進而以CA案申請不同的請求項。

另外,由前段之描述可知CA案係類似台灣專利法第29條有關國內優先權之規定。然而,根據MPEP2701之規定,A patent granted on a continuation, divisional, or continuation-in-part application that was filed on or after June 8, 1995, will have a term which ends twenty years from the filing date of earliest application for which a benefit is claimed under 35 U.S.C. 120, 121, or 365(c),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application for which a benefit is claimed under 35 U.S.C. 120, 121, or 365(c) was filed prior to June 8, 1995. 」簡言之,在199568以後的CA案、DA案以及CIP案,其專利權截止日是以最早申請案之申請日起算20年。相對於台灣專利法有關國內優先權之規定並不相同,因國內優先權實質上可使專利權有效年限延長最多達一年。故兩者略有不同。

 

4.請求延續審查案(requests for continued examination, RCE)

專利申請案提出申請後,若審查委員認為該申請案不符合專利要件時,即會發出核駁審定書(Office Action)並敘明不予專利之理由,申請人則可依據審查委員之核駁理由進行答辯,只是當審查委員發出最終核駁審定書(final Office Action)時,若申請人再次進行之答辯仍無法說明書審查委員給予其專利時,審查程序就會終結。此時若要繼續審查程序,只能提出訴願(appeal)或是RCE兩種方式,又因為RCE的方式費用較訴願便宜,因此實務上往往是用RCE的方式來回應最終核駁審定,藉此延續審查。

至於RCE案似乎與CA案具有相當類似之效果,其差異為何呢?其中,RCE案主要是針對已結束之審查程序的申請案請求繼續審查,所以可視為該申請案的延續。而至於CA案之申請是基於母案之延續,實務上往往將CA案視為一新案(雖其優先權起算日為母案之申請日)

 

5.重新領證案(Reissue application)

重新領證就是專利權人對專利權的保護範圍進行修改後,由美國專利商標局重新授權的程序,是一個授權後的程序。當獲准專利的內容,有不小心或疏忽的錯誤時,由於該措物的存在使得本專利完全的或部分的無法實施或無效,專利權人可以透過提出重新領證的程序,修改因疏忽造成的錯誤,要求專利局對專利進行重新審查。

換言之,重新領證案類似於本國專利法中的更正制度,惟,美國專利法的重新領證案更包含了擴大保護範圍的態樣,其可在原專利授權日起兩年內提出申請。理論上,重新領證的專利應與原專利有同樣的效力和作用,但由於重新領證是對權力範圍的重新界定,有可能損害到公眾的利益,因此,重新領證的效力將會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1.對於權力範圍與原專利一致的重新領證專利,從原專利生效日起繼續有效;

2.對於權力範圍不同於原專利的重新領證專利,只能從重新領證日起主張權利;

3.重新領證後法律授與公眾一種絕對的權利,即繼續實施和從事重新領證前已進行的合法行為,重新領證前不侵權的使用或銷售,重新領證前已開始的投資或交易,只要是合法的重新領證後都可以繼續,不會被視為侵權。

 

參考資料

台灣專利法

美國專利法

美國專利審查基準(Manual of Patent Examining Procedure (MPEP))

高鼎懿,美國專利延續案與布局策略之分析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眾律國際法律事務所

眾律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

專利師 楊智成

 

 

 

  1. 說明:由於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於專利侵權案件,其審理程序及時間較為快速,加上ITC裁定的效果可直接發生作用於被控侵害專利之貨物上,因此,對於以美國為主要銷售市場的外國公司而言,無疑是最嚴重的威脅,該公司極有可能不但因而喪失已有的在美國市場占有率,甚至因而被迫完全退出該市場。

 

  1. 組織功能:ITC乃一獨立、非政黨、準司法之聯邦行政機關;ITC並非一決策單位,也非司法法庭,亦不涉及貿易條約之協商。而其中與智慧財產權最為相關的是依關稅法第337條之規定,受理進口貿易中涉及專利、商標或著作權侵害等情事或不公平競爭之申訴案件。ITC依據關稅法第337條對於特定進口貿易程序,根據當日人之聲請而啟動,舉行聽證會,以調查涉及不公平之進口貿易,而一但被ITC認定進口貿易業務違法,ITC即可以做出決定,建議美國總統對進口商品核發禁制令型態之行政命令。該些行政命令包含排除令(exclusion order)、停止令(cease and desist order)與扣押或沒收( seizure or forfeiture)。而排除令又分為一般排除令與限定排除令,前者乃要求美國海關禁止所有侵權物品之入關;後者則僅要求禁止相對人所生產之侵權物品入關。而停止令則係強制相對人停止對其侵權產品在美國境內的一切商業活動。  

 

  1. 進行流程:ITC受理申訴案件後à半數記名評定是否啟動關稅法第337條之調查程序à行政法官進行聽證調查程序(審理時間相當快速,避免讓承審行政法官認定舉證不足或抗辯無效)à行政法官做出初步裁決(initial determination )à當事人可依19 C.F.R Part 210.42(h)向ITC提起覆審請求àITC做出最終裁決(final determination )à轉呈總統裁定。

 

   456         

 

  • 救濟型態:倘若ITC裁決相對人已因被控的商品侵害美國專利而違反關稅法第337條,ITC可以直接對美國海關核發部分或全面禁止進口的排除令,禁止侵害專利權之特定商品輸入美國;ITC也可以發出停止令已命令相對人停止在美國境內的某些特定行為,以防止未來可能之侵權行為。

 

參考資料:

美國專利訴訟實務,張宇樞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9年1月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台灣專利法第23條規定,「申請專利之發明,與申請在先而在其申請後始公開或公告
之發明或新型專利申請案所附說明書或圖式載明之內容相同者,不得取得發明專利。但其申請
人與申請在先之發明或新型專利申請案之申請人相同者,不在此限。」另外,美國專利法
102(e)規定,「A person shall be entitled to a patent unless--(e) the invention was 
described in (1) an application for patent, published under section 122(b) [35 USC 122(b)], 
by another f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the invention by the applicant for patent or (2)
 a patent granted on an application for patent by another f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the invention by the applicant for patent, except that an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filed under
 the treaty defined in section 351(a) [35 USC 351(a)] shall have the effects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subsection of an application f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nly if the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designat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was published under Article 21(2) of such 
treaty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依前段所述,台灣及美國專利法皆有類似之規定。具體而言,這是一般在比"申請日"
的新穎性規定,換言之,即便先申請案之公開或公告日晚於後申請案之申請日,若先申請
案之說明書或圖式與後申請案相同,則後申請案將會因為先申請案擬制為後申請案之先前
技術,而喪失新穎性。
 
其中,在台灣專利法中並未規定此一擬制喪失新穎性可適用於進步性之判斷。根據台
灣專利法第22條第4項之進步性規定:「申請專利之發明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
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術所能輕易完成者,不得取得發明專利。」此處所謂之先前
技術,其判斷方式之一係該先前技術是否公開或公告而可使不特定人得以閱覽或知悉。
因此,若是在先申請案未公開之情況下,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無法依該未公開之先申請
案以完成該發明。
 
相反地,美國專利法103(a)有關進步性之規定,「(a) A patent may not be 
obtained though the invention is not identically disclosed or described as set 
forth in section 102 of this title, i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ubject 
matter sought to be patented and the prior art are such that the subject matter 
as a whole would have been obviousat the time the invention was made to 
a person having ordinary skill in the art to which said subject matter pertains.
 Patentability shall not be negativ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invention was 
made. 簡言之,美國專利法第103(a)關於進步性的核駁理由,已包含擬制喪失新
性102(e)之部分!
    
綜上所述,美國專利法與台灣專利法雖皆有類似擬制喪失新穎性之法律規定,
然而,針對適用擬致喪失新穎性之前案,僅有美國可進一步適用於進步性之判斷。
 
參考資料
專利法(民國100年12月21日修正,本法規部分或全部條文尚未生效) ,智慧財
產法院,全國法規資料庫
 

美國專利法102(e)、103(a)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J0070007

文章標籤

ZoomlawPa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